2010年,蒋昌建被评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20年里,也没有做太多的工作,一个是教学,一个是科研,但都是中规中矩,”谈及过往,他如是说,“我才识不够,积累不够,所以也没有出产很多。”新的一篇论文,是去年收录在相辉讲坛里的“后华盛顿共识时代的来临?”。
有些人质疑,以他的能力,至今仍止步于副教授,似乎有些不思进取。对此,学生看法也不尽相同。有学生认为,蒋昌建虽不是书斋式的学者,但有能力去启蒙社会,影响舆论,经世致用,也能对学科发展有所助益,只不过形式上不一样;而也有的表示,社会活动势必会牵扯到精力,蒋老师像蝙蝠侠,在学校很难找到他。
关于学术的成就与社会名声间的差距,蒋昌建没有避讳。但聊到这里,他在座椅上正了正身子,语气略有收紧。“这个倒是有点压力了。”
自觉不是学术型学者,蒋昌建承认不够努力,还没有足够的积累和觉悟。他说,慢火炖靓汤。“我特别慢,得想通了想透了才会有一种系统的表达它的愿望。先做好本分,积累够了,再把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凝结成为文字,传播出去。”这是他心中依然还追求的方向。
家里的老人不在了。姐姐在老家合肥,哥哥在厦门生活。兄妹三人在三处,时常串个门。闲暇的周末,蒋昌建的时间毫无疑问地留给家庭。
到了举重若轻的年龄,蒋昌建 http://diou137.diougens.org/ 满意如今稳定安逸的状态。如今,他更倾向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他作了这样的比喻:
“很多时候我可能不是在跑道上,看着终点去冲刺的那个人。我可能是在跑道外,不断给运动员鼓掌和加油的人。甚至不是大声喊着加油助威的人,而是默默站在旁边,用眼光注视着向前奔跑、撞线的那个人。但我是跟整个奔跑和奋斗过程很有关的人,因为他们从我的眼光中看到一种激励和支持,我也从他们用胸膛撞线的一刹分享了精神境界上结成果实的喜悦。”
广州迪欧摩尼对于有才的人总是非常的崇拜,像蒋昌建老师这种有才又谦虚的人真的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