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收藏真“假”藏品鉴定有误,被砸掉30余件精品

   2012-08-21 文物鉴定7480
核心提示: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专家的质疑,在看完展览之后姚政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王刚砸的不是赝品,而是真品。此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更指出:“‘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并表示敢为自己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王刚主持、北京电视台王牌节目《天下收藏》,近日“砸”出了争议。在该节目之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真“假”藏品对比展》活动上,看完《天下收藏》提供的30余件“赝品”精品后,有专家称“王刚砸的不是赝品,而是文物”。对此,《天下收藏》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节目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事情原委正在了解中。


《天下收藏》中,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后,主持人王刚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近日,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意为展示赝品与真品的差别,警醒文物爱好者谨慎收藏。

面对质疑,无论“王刚砸赝品”节目组怎样自我辩解,都难逃三个悖论:首先,谁有权力判断文物或艺术品的真伪?文物鉴定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有时肉眼无法判别还要科学仪器检测,在节目录取现场,几个专家短时间内就能断定真假,是否过于草率?

其次,是赝品就一定要砸掉吗?我国自宋代以来,就一直有后代仿前代艺术品的惯例。这种对前人的学习和传承,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健民所言,无论是古代文物还是现代艺术品,这一砸都是一种破坏和毁灭,都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破坏和否定。赝品本身并没有原罪,瓷器等高仿文物也凝聚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收藏者的情感,只要不冒充真品,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艺术品鉴赏的价值。

砸错真品了谁能负责?破镜难圆、覆水难收,一件文物砸毁了就不可能复原。尽管节目组回应称“砸错的可能性连0.1%的几率都没有”,但再小的砸错几率都存在破坏文物的潜在可能。早在2009年,台湾地区的收藏家罗有生就在一次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假如10个电视台,100个电视台都做这样“去伪存真”的节目,若干年后中国瓷器就被砸完了。

除了拿粗暴当噱头,追求眼球效应外,“王刚砸赝品”实则砸出了当下文物鉴定的监管漏洞。正是因为鉴定行为缺少监管约束机制,才有了“王刚砸赝品”的草菅“宝”命。著名收藏家姚政为此发出“中华文物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疾呼,要想“砸宝”锤下留情,除了需要媒体和收藏界加强行业自律,更需要完善文物鉴定监管机制,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厘清鉴定机构和个人的责任,促使其对手中的权力多一分敬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生活热点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热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