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早晚凉意明显,大家要注意保暖,秋季养生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秋季养生应以补肺为重点。在五行养生法中,与人体相对应的肺部在秋季要注意肺部的健康。同时,秋燥易咳嗽,慢性咳嗽伤及肺部。而且,肺是皮毛的支柱,秋燥是主气。养肺自然成了这个季节养生的重点。
在五行中,秋天对应黄金,与我们身体相对应的器官应该是肺。秋天,天气很干燥。阳气渐渐退去,阴气开始增强。在秋天,雨会少一些,所以天气会变得非常干燥。干燥的天气很容易损害我们的肺,导致人们口干和皮肤干燥。
一天中补肺的最佳时间是早上7点到9点,此时肺功能最强,此时最好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以增强肺功能。肺功能最差在21:00到23:00之间。饭后,口中有一个梨,睡前刷牙时吐出来,可以滋补肺部。秋季,还可以多吃蜂蜜、百合、银耳等具有滋阴、养肺、养胃、促进体液等功效的食物,加强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每天必须喝2000毫升水。
然而,养肺有很多方法,“笑”可能是最“便宜”和最有效的方法。中医有句俗话叫“常笑宣肺”。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确实是对身体,尤其是呼吸系统最好的“锻炼”。笑可以扩张肺部,人们会不自觉地深呼吸,边笑边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容易。另外,当一个人笑的时候,更多的氧气可以进入身体。随着血液在体内的流畅流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得到足够的氧气。
秋季健康:
首先,清热解暑的食物不能马上从餐桌上拿出来。一般来说,这种饮食可以预防中暑、凝汗补液,还可以增加食欲。所以,喝点绿豆汤,或者吃点莲子粥、薄荷粥都是非常有益的。多吃新鲜蔬果,既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又能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钾。
二是减少寒性饮食。经过漫长的夏季,人们消耗了大量的身体,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太冷,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寒凉,吃太多可能伤脾胃,所以少吃。
三是加强饮食营养。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让饮食过于清淡。其实,在立秋之初,肉是可以适当食用的。鸭、泥鳅、鱼、瘦肉精、海鲜等食物很多,既能清热,又有益,可以放心食用。
秋燥主要靠预防。首先,要多喝水、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滋肺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祛燥的功效。适用于内热、肺热咳嗽、咽喉痛、大便干燥者。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洋葱、生姜、大蒜、胡椒等燥热的食物,少吃油炸、油腻食物,防止秋燥症状加重。秋梨是秋季好水果,有很好的止咳祛燥作用。
入秋后,湿热尚未完全消退。此时健身操应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活动。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放松。在相同的环境和运动强度下,中老年人的耐力低于青年人。受伤、损伤、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不适合中老年人。
游泳、太极等运动更适合中老年人。尤其是太极拳,它以柔软为动力,重心的平稳转移有助于训练肌肉的协调和平衡。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注意,运动前应进行5到10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后应进行几分钟的温和运动。总之,在这个季节的运动中有几点要注意:最好是早起、通宵锻炼;不宜在阳光下运动太久,以防过度劳累和晒伤。不宜在高温、潮湿和高温下剧烈运动。
立秋后,切记“秋瓜不好”,无论西瓜、哈密瓜、还是卷心菜,都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虽然夏天吃很多瓜不会引起脾胃问题,但已经降低了肠胃的抵抗力。入秋后大量食用生瓜果,势必有助于湿邪,损伤脾阳,并引起腹泻、腹泻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入秋以后,白天炎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降温。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可能导致感冒频发。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多注意预防夜间感冒。
有些朋友习惯于在家里赤膊上阵睡觉,而且空调温度太低,晚上睡觉时寒气侵入身体,体质下降,诱发感冒,肩颈部疼痛等疾病。专家表示,入秋后,天气会逐渐转凉,提醒广大市民,在家居环境中,尤其是夜间,不宜24小时开启空调,尽量少用空调。傍晚时分,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凉爽。此外,外出时要注意防雨,这样容易造成身体不适。提醒你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雨具或备用衣物,以防时不时需要。
在炎热的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凉风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是立秋以后,天气迟早会转凉,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呕吐腹泻、感冒、腰肩痛等症状。
入秋后,早晚天气会比较凉爽,空调不会开太久。最好不要在晚上开机或只是除湿。这样,既能降低温度和热量,又能预防空调疾病。第二,在空调环境中的人经常喝一些姜汤。生姜具有出汗、舒表、暖胃、止吐、解毒三大功效,能有效防治“空调病”;三是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患者和胃肠功能较弱者不易上火空调。避免直吹,必要时捂住腹部。
立秋时节,是天高气爽的时节。要从“早睡、早起、养鸡回春”入手,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以舒展肺,防止过度收敛。初秋是初秋的季节,热气不尽。虽然有凉风,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日四季,十里不同日”的景象。因此,衣着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易患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