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进食量相对减少,消化能力差,加之活动量又少,会使便秘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即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症。
便秘也是结肠癌的诱发因素之一。最近,美国弗吉尼亚综合技术所和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从人身中分离出一种与结肠癌有关的强烈致癌物,而这种致癌物是由数种肠道细菌在肠道发酵产主的,与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作用类似。由于便秘可使粪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这无疑对结肠癌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据国外有关医学研究结果证明:结肠和直肠癌会在家族中传播,其频率比以前认定的要高。科学家们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报导说,在他们的调查病例中,由遗传因素致病的超过半数。研究者检查了来自34 个家族的670 人,这些家族至少有1 人是患结肠癌,或长有可能变癌的结肠息肉。1988年结肠、直肠癌夺去了61500 名美国人的生命。这些癌症如果在扩散前确诊, 患者生存率会在80%以上,相反,生存机会暴跌至不到40%。
许多卫生组织建议:成人40 岁后每年应接受直肠指检;50 岁后应每年作粪血试验,并且每隔3~5 年,用直肠乙状结肠镜作肠下部的望诊。
钙质的补充与结肠癌
美国的科研人员指出,钙质补充能抑制结肠癌的发生。这项研究是由高脂肪饮食引起的弊病以钙加以中和,也就是说,常常成为癌症前兆的结肠内部变化,由钙来抑制。一项大规模的研究调查指出,大量摄取含有丰富钙与维生素D 食品的人,其结肠癌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体表色痣癌变的自我观察法
(一)黑痣突然增长迅速,颜色加深,变亮,底部出现硬结,黑痣变大变硬。
(二)痣皮面的血管扩张,基底出现结节样浸润,感到刺痒、灼热或微痛。
(三)黑色色素向四周扩展,痣的周围出现若干新的小点黑痣,呈“卫星样”散布,或色痣在切除或破坏性治疗后又在周围出现“卫星样”小黑点者
(四)色痣周围发红,经常轻轻摩擦表面就反复渗液、糜烂、破渍出血。
(五)色痣表面纹消失或毳毛脱落。
(六)痣细胞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交界痣”最容易恶变,临床观察交界痣多发生在四肢远端如手掌、足底、指(趾)缝间及生殖器部,其色泽比一般痣为黑,表面常光滑无毳毛,另外一般色痣直径超过9 毫米者比较容易恶变。
出现上述疑点之一者,均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便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