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 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 如儿童的骂人、 打人、 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 都属于攻击行为)。
我们常常把攻击行为分为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或者内隐攻击与外显攻击。
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知道攻击行为的产生原因,对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有相当大的帮助。
(一) 本能论
弗洛伊德是侵犯行为本能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 人类的攻击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 它通过遗传而不是学习获得在弗洛伊德看来, 就像人有性本能、 饮食本能、防御本能一样, 人也有侵犯的本能。他认为,不把这种本能释放出来,就会产生压力,得病。宣泄指向自身, 就表现为折磨自己、 摧残自己甚至自杀; 若是指向外部, 就表现为有意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
( 二) 习得论
儿童的攻击行为是学习的结果, 都是通过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 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比如说,一个孩子看见了自己的哥哥抢了另一个小孩的零食,并且父亲还大力表扬了他,那么他就会学习这个行为,也去抢夺攻击其他小孩。但如果他看到的这件事被父亲狠狠的批评后,他就会拒绝做这种类似的攻击行为。另外他也可能通过行为强化来学习到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