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维系一段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首先就是要信任孩子!

   2018-07-10 2990
核心提示: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要维系一段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首先就是要信任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到底要怎么样做才能真正做到用信任?

如今的爸爸妈妈们知道要维系一段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首先就是要信任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到底要怎么样做才能真正做到用信任,陪伴着孩子前行。很多父母却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信任的背面——怀疑。(针对孩子因材施教,本文只供借鉴,所有的所谓的教材都不是绝对的适应所有的孩子

“爱和自由”可以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心情绽放,做自己喜欢事情,但是光有爱不去惩戒孩子,会不会让孩子放不下享乐的贪念,不能约束自己,而且还会让孩子养成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这一点我很纠结,感觉在逻辑上怎么会有点矛盾呢?回首我们的被养育之路,也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孩子不打不成器”、“打是亲、骂是爱,为了你好,我才跟你急!”

这是很多为人父母的育儿真经,我们再来追溯,父母的父母们也是这样把他们养育成人。旧有的育儿观念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了下来。甚至也有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的人公然夸耀说:“我小时候就是被打过来的,没有小时候我父母的严厉和责打,我不会如现在这么出色,所以对孩子必须要有惩戒。”

亲子关系

那么我们来听听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教育家鲁道夫·德克雷斯阐述的“孩子童年一直遭受责打”的结果是什么:这些孩子可能发展成奴性、怯懦的人,一方面阿谀奉承,一方面诡计多端;又或者,他可能成为自大和过度自信的人。

他也许会成为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他的铁石心肠和冷酷令他尤其容易在商业领域或某些职业上取得成功。但是他缺乏真诚的友善、温暖,以及亲密接触的能力。他并非没有能力发展更深厚的感情,只是无法摆脱不信任感。

简单来说,他始终害怕儿时所经历的羞辱和卑微再次出现,所以变得冷酷无情。


另外一位写过《无条件养育》的教育家艾尔菲.科恩也在他书中这么说:“我们经常责骂孩子得寸进尺,但是孩子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只得到了‘寸’!”这位教育学家的话也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和自由”还远远不够。

如果我们要“用信任,陪伴孩子前行”,首先我们就应该摒弃以前那种深深伤害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所谓的“棍棒教育”、“有条件的接纳”等传统的养育观念。通过学习、阅读优秀的书籍并反思我们的养育方法,去信任,并大方对孩子给出“爱和自由”。

孩子在童年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不愉快和压抑,并不是在为他们抵制以后自己人生中的风雨做着准备,这种不愉快的成长一直在持续削弱着孩子们用于自我成长的能量。他们的内心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力,将越来越羸弱。

只有得到了家长无条件的信任和爱的孩子,内心充满着阳光和自信,这样的阳光和自信,才是孩子对抗生活困境的一件件铠甲;通过物理学,我们都知道,光可以折射、反射、透射,内心有光的孩子怎么可能惧怕困难和黑暗呢?

在现在的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坐拥着家庭里的权威地位。无论是在知识层面还是在社会常识中,他们觉得自己站得比孩子高,自然看得也比孩子远。所以孩子就必须听父母的,很少有父母在家庭里给予孩子话语权。

另外一些父母把孩子看成天生的弱者,弱者的角色就是受到来自强者也就是父母们全方位的保护,很少有家长会积极给孩子各种机会去发展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能力,反而他们会阻止这样的机会产生,父母们的理由是孩子太小了。家长们一系列的行为背后,无不在给我们传达着一个明显的信息,那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我们要丢掉以前的习惯,重建一个新的观念,那需要多大的心力,大人做起都这么困难,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哪怕他就是没有做作业,他愉快的玩了,把平时积累的负能量挥发了出来,比他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作业对他的身心发展都要好得多,把“作业做不做,能不能完成”交给孩子自己去安排,就算最后没有完成作业,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有助于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总结的经验教训。

自然造物,没有一种生灵不是朝着他最佳的生长方向发展下去的。哪怕是一朵小花,当你给了它适宜的阳光和温度,它就会把它最饱满和鲜艳的生命展示给你。何况是一个个有着独立思想的生命体。

给予孩子成长最适宜的阳光和温度就是我们的信任,这是成长所需要的其他条件的基石。我们要相信孩子天生的向上向善、给他们犯错的权利;相信他们会通过跨越一次次的坎坷而去锻炼自己的心力,这样的人生经验远远胜过我们千言万语且无效的唠叨。


我们信任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没有必要和其他孩子如出一辙的出色,他只需要成为他自己。

晋代的文学家陶渊明,写了一首很幽默的《责子诗》来描述他的儿子们:“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好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诗人用他的文笔,勾画出一个个“可爱的笨孩子们”。在陶渊明的表述中,他的孩子们都是如此地与众不同,所以最后他才会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孩子们的生命自有命运去给他们指引,我就喝我的酒就行了。

与其说诗人写这首诗是在抱怨他的儿子们,不如说他在用一位父亲的包容与诙谐,充满慈爱地向大众抒发着自己对于孩子们成长的态度,那就是:我信任、我接受!


我们不要因为孩子现在暂时的不出色就去怀疑他们的能力,假如我们用更睿智的目光更思辩的精神去看待一些现象,有些所谓的失败就真的是失败吗?

比如对于一些学业上暂时不理想的孩子,反而我认为他们是一群内心强大的孩子,之所以目前出现在学业上不那么出色的情况,那只是他们关注的点不同而已,考试成绩分数的不高,不代表着他们在另外的方面就不能出类拔萃,也许他们对于人性有更深的理解,他们不用世俗的标准去评判自己,反而表明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极高。

这样的孩子即使在一些方面失败了,他们也有失败的能力,但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反而他们会心安理得地在自己的长项上去寻找突破,这样的能力正是现在很多小孩所缺乏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我们的信任给这样的孩子加油鼓励。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陪伴着他们在人生旅程中进行着一次次的探索和旅行。假如父母在这旅途中,始终“用信任陪伴着孩子”,那么,你和孩子就是一起欣赏风光的同伴,你们是能走进彼此心灵进行对话的知己,你们是一起合作解决旅途中所遇到困难的盟友。

必须要说的是:这是一份每一位父母值得用心去创造和维系的亲子关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生活热点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热点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公司简介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