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有哪些症状?打什么药防治?

   2018-07-12 2900
核心提示: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蔸,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如果田间水肥管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赤枯病的发生。那水稻赤枯病打什么药?有哪些症状?怎么防治?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此病一旦发生,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功能受损,致使水稻后期早衰,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病害一般多于水稻分蘖初期开始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


水稻赤枯病发病症状

发病植株外部的典型症状是: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上部叶片挺直与茎夹角较小。稻株进入分蘖期后,老叶上呈现褐色小点或短条斑,边缘不明显,并自叶尖沿叶缘向下出现焦枯。

到分蘖盛期在叶片上出现碎屑状褐点,以后斑点增多、扩大,叶片多由叶基部逐渐变黄褐色枯死,发病严重时,远望全田稻叶如火烧焦状。

拔起病株可见根部老化、赤褐色,软绵状无弹性,有的变黑,腐烂,白根极小。

水稻赤枯病有哪些症状?打什么药防治?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


1、土壤缺钾型

因土壤本身有效钾含量低,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对钾的需要而发病。

此类型多发生在浅薄沙土田、漏水田和红、黄壤水田。常在水稻栽后十几天开始发病,初期稻株叶色略呈深绿,叶片狭长而软,基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两侧向下逐渐变黄色或黄褐色,根毛少且易脱落。

2、植株中毒型

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化学物质如二价铁、硫化氢等毒害稻根,降低其活力而发病。

此类型多发生在深泥田、长期灌深水、通气不良和施用过量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这类田稻苗栽后难返青,或返青后稻苗直立,几乎无分蘖,叶尖先向下褪绿,叶片中脉周边黄化,并长出红褐色黑斑,甚至腐烂,有类似臭鸡蛋的气味。

3、低温诱发型

因长期低温阴雨影响水稻根系发育,导致吸肥能力下降而发病。

此类型多发生在水稻生长前期多阴雨天气或梅雨季节,大面积同时发病,但程度有轻有重。由于在低温条件下,植株上部嫩叶变成淡黄色,叶片上也出现很多褐色针尖状小点,下部老叶起初呈黄绿色或淡褐色,随后出现稻根软绵、弹性较差、白根少而细。此外,秧苗栽插过深、偏施氮肥、稻田长期积水等,都会加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赤枯病必须坚持综合防控,以预防为主,已发病田块应依据不同发生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1、精耕细作,改良土壤

通过加深耕作层,促进土壤熟化,避免连续的免耕、套种;改造低产田,对排水不良的烂泥田,要进行改土,整治排灌系统;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提高土壤通透性。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适时播栽,加强水浆管理,浅水活棵,促进早发;平衡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干湿交替,适时搁田,培育壮苗;秸秆还田的田块,应适当加大基肥量,基、蘖肥比调为6:4,氮素适当前移,以加速秸秆的腐烂,加强水层管理,以水调气,以水调肥。

3、加强分类指导,及早控制发病


对缺钾田块

应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露田;低温阴雨期间,应及时排水,干湿交替管理,防止长期深灌。


对已发病田块

①适当增施钾肥(用量为7.5kg/亩左右),防止偏施氮肥;

②适当露田,坚持“浅—湿—干”的水浆管理模式,脱水露田,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根系活力,促发新根,提高根系的吸钾能力。


4、药剂防治

①一般一亩稻田需要用90%晶体敌百虫100-150克,或许80%敌敌畏150毫升,兑水50公斤,而且需要等稻田浅水时喷雾。才能使药效更好。

②首先排干稻田的水,隔一天后,再用装有敌百虫的小布口袋灌水,12小时后可杀死幼虫。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生活热点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热点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公司简介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1